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活动
领略楚风楚韵,畅游三国赤壁
2011-04-18| 【 】|阅读次数: |文章来源:

3月29日至30日,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在湖北省嘉鱼县召开了为期2天的“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研讨会”。在研讨会圆满闭幕之后,为了积极响应和实施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提出的“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在研究团体内的一种反映,它不仅为科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精神氛围和客观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队,约束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的道德力量”的指导方针,中科院测地所科研创新团队驱车前往湖北省赤壁市开展了主题为“领略楚风楚韵,畅游三国赤壁”的创新文化活动。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湖北赤壁有“文”与“武”之分:“文赤壁”位于湖北黄冈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贬居黄州,因常游此地赋诗感怀而得名;“武赤壁”位于湖北赤壁市,三国时孙刘联合火攻大败曹军之地。公元208年(东汉末年),蜀国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和吴国雄姿英发的周公谨联手谱写了中国古代赤壁之战悲壮豪迈的篇章。赤壁之战无论从战争规模和激烈程度方面,还是在军事意义和政治影响层面均远胜官渡之战和猇亭之战。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黄盖苦肉诈降,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巧借东风,周瑜火烧战船等情节引人入胜;在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气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何等豪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又是何等从容。赤壁之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胜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始终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

中科院测地所本次“领略楚风楚韵,畅游三国赤壁”创新文化活动的主线为:凤雏庵->拜风台->赤壁大战陈列馆->周瑜像->摩崖石刻。

第一站:金峦山·凤雏庵

拾级上金銮山,右边是庞统井,正面便为庞统居住之地-凤雏庵。当年徐庶向刘备举荐,“伏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庵前的一株高大千年银杏树据传是庞统亲手所栽。庵内迎面神台上端座着庞统的塑像。赤壁大战前,传说庞统曾在此批阅兵书,后巧遇蒋干,并随其过江,伪投曹操,向曹操献连环计,使曹军战船连在一起,为火烧曹军战船立下了不朽战功。

第二站:南屏山·拜风台

南屏山是一堵绿色的屏风,一年四季葱绿浓郁,风景如画。往事越千年,赤壁之战的漫江浓烟早已消散,冲天大火也已熄灭,但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处处胜迹。在南屏山绿树掩映之中的拜风台是当年诸葛亮祭借东风的古遗址,又名武侯宫。赤壁碑廊位于拜风台左侧,内有二十五块大理石碑,上刻有李白等历代名家咏叹赤壁之战的诗词歌赋。

第三站:赤壁山·赤壁大战陈列馆

赤壁大战阵列馆位于赤壁山右侧的子龙滩,是我国第一个以古战史为主题的陈列馆。陈列馆中间圆形顶,雄居中央,涵盖三室,象征祖国团结统一,意喻合;旁边呈半独立状的三室代表赤壁战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意喻分;中间圆形顶又仿周瑜的头盔所制,体现出赤壁大战的总指挥——周瑜。平面看似太极八卦图,象征诸葛亮;侧面看似古战船,体现了赤壁大战以水为主;整体看又似风火轮,突出了赤壁大战的以火攻为主。整个陈列馆含一厅三室,通过内容丰富的壁画、模型、图表、文物、文史资料等展示了赤壁之战的战区概况和社会历史,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鏖兵的壮观场面。

第四站:赤壁山·周瑜像

  周瑜雕像于1990年秋落成,高8.58米。其造型揉合了汉画像石刻、北魏石刻和现代建筑艺术的双重优点,写实结合写意,既考虑历史环境,又为旅游服务。周瑜的战袍从正面看,东风吹来,战袍飘向西北与孔明设坛祭风的东南风向相吻合;反面看,象一面石壁,和“赤壁”意合。

第五站:赤壁山·摩崖石刻

据说当时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率兵大败曹军后,把酒庆功,酒酣之余,提剑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因是巨手神笔,力盖千钧,字迹竟透过石崖到了山后,映出了反体的“赤壁”二字。二字之上还有唐代道人吕洞宾刻的“鸾”字形符号。

中科院测地所本次“领略楚风楚韵,畅游三国赤壁”创新文化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有利于加深大家对三国赤壁之战历史的认识,而且可进一步增进科研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 鄂ICP备20009030号-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徐东大街340号 邮编:430077 电话:027-68881355 传真:027-6888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