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到“十二五”末,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将至少提前15分钟发出,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这是国办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气象预警发布提出的明确要求。7月20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意见》的有关情况。
除上述要求外,《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意见》在如何提高监测预报能力、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强化预警信息传播、有效发挥预警信息作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任务和要求。
郑国光表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依靠社会资源,比如,现在电视占整个信息发布比重的10%左右,广播大概占10%左右,电话、传真大概占20%,手机短信、彩信的方式大概占20%。另外,还有网络,农村的高音喇叭、电子显示屏和报纸等手段。
“这些资源怎么样充分利用好,这涉及到部门之间的协调。”郑国光举例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手机发布,中间会有许多审批环节,当整个审批手续完成后,灾害已经出现或已经过去了。因此,环节需要畅通,建立起‘绿色通道’确保信息的快速传播。此外,中国气象局将与电信部门合作,用新的技术来进行小区全网发布,来提高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的时效。”
关于预警信息的覆盖率问题,郑国光表示,目前全国气象灾害的预警覆盖率在85%左右。其瓶颈主要表现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时效还不能满足突发性、短历时气象灾害应急减灾工作的需要,各地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能力差异大、发展不均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仍然存在信息死角,覆盖面有待提高,手段有待优化等几个方面。
《科学时报》 (2011-07-21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