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图片资源
联系我们
ARP
邮箱登录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成果
|
研究队伍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
研究生教育
|
创新文化
|
党群园地
|
科普网站
|
信息公开
|
内部网络
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动态
科研动态
人才队伍
学术报告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报道
日本报告观测到大地震后的大气波
2011-11-10| 【
大
中
小
】|阅读次数: |文章来源:
作者:蓝建中 来源:新华网
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日前报告说,他们成功观测到日本“3·11”大地震后产生的大气波,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利用卫星监测和预报海啸的方法。
大气波被认为是由于海啸导致海面隆起,大气受到压缩而形成的,如同波纹一样向高空传导。大气出现波动后,大气层中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就会出现变化。
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与京都大学,借助电离层探测装置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网络等设备,观测了“3·11”大地震后相关地区上空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变化,并统计了观测数据。
结果发现,在地震发生7分钟后,在震中东南约170公里处的300公里高空,电离层出现与平时不同的状态。电子密度的变化随时间推移呈同心圆状扩散,约10分钟后到达日本海上空。
研究人员说,波纹的中心点基本位于海啸发生地点上方,这说明海啸时由于海面隆起而形成大气波并传导到高空。由于大气波的传导比海啸快,如果能掌握大气波传导与海啸传播之间的时间差,就能协助预测海啸到达海岸的时间,这有助于提高海啸预报精度。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
鄂ICP备20009030号-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徐东大街340号 邮编:430077 电话:027-68881355 传真:027-6888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