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图片新闻
测地所利用Sentinel-1A卫星InSAR数据获取九寨沟M7.0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2017-08-17| 【 】|阅读次数: |文章来源: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洲九寨沟县发生7.0地震(震中位置:33.20°N,103.82°E),震源深度20km(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 

  震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影像大地测量与地表过程”创新学科组迅速对该地震展开调查研究。此次地震的震中离漳扎镇、九寨沟县、松潘县、文县分别为11 km、40 km、64 km和85 km。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自2000年以来,震中周围200 km范围发生震级超过3级的地震共203起,大于4级的有8起,大于5级的有3起,其中包括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岷县发生的5.6和6.6级的两起地震,并没有发生特大的地震,此次地震是该地近20年以来的最大地震。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印度板块以46 mm/yr的速度向北俯冲于欧亚板块的内部,使青藏高原以10 mm/yr的速度隆升,此次地震很有可能是在这种地质背景条件下发生的。 

  根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快速评估给出的震区烈度及人口密度图(图1)可知,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面积约5.7平方千米,影响人口约77人,人口密度约13.5人/平方千米,Ⅷ度烈度区面积约698平方千米,影响人口8128人,人口密度约1.6人/平方千米,包括九寨沟县、松潘县、文县、若尔盖县;另外九寨沟是享誉中外的旅游景点,地震发生时正值暑期,客流量较大,这段时间又恰逢雨季,受地震影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抢险救灾、人员转移等产生恶劣影响。快速获取该地区的形变信息对抢险救灾、人员转移、灾后重建等有重要意义。 

    1 震区烈度图及人口密度图(引自中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快速评估) 

  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大地测量技术,能对灾区进行成像并获得其形变信息。我们第一时间获取了欧空局(ESA)哨兵卫星(Sentinel-1A)的两景升轨数据,震前影像为2017年7月30日,震后影像为2017年8月11日。采用D-InSAR技术,利用特殊的解缠方法,获得了震区清晰,完整的形变场。图2给出了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特征。九寨沟地震导致的地表形变主要位于漳扎镇的西部,形成一个沿西北-东南走向的形变区域,形变区域东西宽约27千米,南北长约45千米,从条纹的数量可知,最大形变量约为22.4cm(8个条纹),最大地表形变发生在距离震中西北方向17千米处。研究人员正在继续处理与分析该结果,并解释该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2 九寨沟地震形变图(1 color cycle = 2.8 cm,红色虚线:断层)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 鄂ICP备20009030号-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徐东大街340号 邮编:430077 电话:027-68881355 传真:027-68881362